您的位置: 首页
新闻中心
基层要闻

在实践中把握创新的知进之心——南屯煤矿谢翠红荣获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

作者: 朱宇婷  发布日期:2024年04月29日

“每一个创新成果都是源于解决现场的实际问题。”这是南屯煤矿谢翠红工作24年来对于创新工作的感悟,从不为创新而创新是她的初心。

2024年,谢翠红荣获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。从青葱懵懂的大学生,到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的获得者,谢翠红用了24年。24年来,谢翠红以创而论、以新为行,在精益求精、克难攻坚的创新实践中获得成长能力,先后荣获“全国五一巾帼标兵”“煤炭行业技能大师”“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”“济宁市煤炭优秀科技工作者”“山东能源集团优秀共产党员”等荣誉称号。

身在一线,心在一线,谢翠红的创新之路便从一线开始。

创新,就是做了职工喜欢的事儿”

大部分人认为创新最直接的关联是带来经济效益,亦或是创造的生产力。

但在谢翠红眼里:创新,还要为了职工。

随着采煤掘进工作面的推进,运输系统的创建需要人工完成最后一公里的物料运输。尤其是在进行完一个工作面的皮带运输后,职工需要对皮带机进行安装撤除,整装拆分后,还需要人工扛运一百余斤的皮带机架前往迎头,费时又费力。

在得知这个情况后,时任技术主管的谢翠红深入一线井下进行实地调研,随后便对现用移动式皮带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,并结合现场使用条件,从机架结构及安装效率入手,设计出“组合式自动纠偏皮带机”。

随后,谢翠红带领团队成员陆续完成长跨距大容量二运、S型拐弯、掘进扩切眼工艺等数十台皮带机的研制与创新,有效解决了皮带跑偏、小角度高效拐弯、扩切眼同向运输等难题,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。

“整机可拆结构可是大大减轻了我们职工的劳动强度,而且改进后只需更换横撑就能完成整条皮带机的安装。”几经改进的矿用顺槽皮带机在兄弟煤矿进行了广泛应用,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。

像这种为职工解决实际生产难题的小革新、小发明,给职工带来福利的事儿,谢翠红带领团队成员还做了许多,譬如:自动排水控制装置、新型电缆回收车、开关车起吊装置……2023年,该创新工作室立项、完成创新课题31项,提出合理化建议33条。2024年,该创新工作室已立项创新课题15项,目前已完成6项。

“对职工反映的问题100%立项,未经反复试验的项目不允许轻言失败,要尽最大可能解难题、办实事。”谢翠红如是说,如实做。

同时,谢翠红还通过开展“你提想法,我来助力”系列活动,把技术创新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内容,以车间为单位,由职工提想法、提建议,技术人员负责提供理论支持、现场实施及文字整理,协助职工进行妙招优化改进,对本班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上报厂部联合协作,同时对职工本人及班组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。

于是,该单位职工在形成良好风尚的同时,还享受到了诸多创新实惠:“胶管扣压快速拆卸工装”“剪板机限位装置”“快速封车自锁装置”等多个成果都源自一线职工的小创意,这些小改小革项目虽小而简单,经济效益不显,在减轻岗位劳动负担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、避免运行安全隐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“不推脱、不放弃,必须勇于承担”

“用勇气探索,用智慧改变。”谢翠红始终将这句话奉为工作理念。2022年,谢翠红接到4000余个风水管内置卡箍废旧物资的回收复用任务。

“数量多,目标不明确。但活儿先接下了。”谢翠红在遇到难题时,不躲、不绕,直面问题、冷静分析是她的个人工作习惯。

在进行多方研究后,该矿决定将这4000余个风水管内置卡箍焊接好,在井下进行再次使用。但是,焊接数量大,工作任务重。如何做到安全高效焊接?

为此,谢翠红带领团队成员创新研制了风水管高效焊接装置:一键启动,风水管路即可自行旋转,职工再也不用边转边焊接,达到了安全高效的效果。

而在成果实际运用时,谢翠红又发现职工在进行风水管对接时比较费劲。于是,另一个创新成果也随即亮相:风水管的快速对接工装。

此项工装的创新设计体积小、重量轻、好安装,可由原来的3分多钟缩短至20多秒,效率提高了近10倍,切实做到了实用高效。

一连串的创新创效设计快速让4000余个风水管内置卡箍变“废”为“宝”,也让谢翠红记下了“创新并不是什么‘高大上’,只要用心去钻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,就能变身为创新‘达人’。”

自兖矿能源大力实施和拓展“双创”工作以来,谢翠红依托劳模工作室平台,将创新变成了工作常态。

“旧的生产工艺我们要改进;不合理的加工方式我们要更新。每一个创新成果的成功,都离不开全心全意的努力和兢兢业业的付出。”谢翠红提起一次为兄弟煤矿生产加工一条加高加长的六层储带仓,时间紧任务重,上百张零部件图纸仅用了两天两晚全部设计绘制完毕,为生产加工和试车留出了足够时间,确保了整机按时装运发车。

“身为一名党员,一定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,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,一定要想方设法完成。”带着这样的信念,谢翠红不断学习钻研、提升技能,带领她的团队经过上千次的失败和尝试,在安全生产、节能降耗、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。谢翠红先后组织完成技改课题、创新项目百余项、提出“金点子”和合理化建议160余项,取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计14项、全国质量管理小组“国优”成果2项、公司级以上小改小革优秀创新成果8项,累计为矿井创造经济效益数千万元。

从“一个人”到“一群人”

“创新工作室不是一间屋子,是给大家共建共享了一个创新的种子,让每个人在其中不停收获自己成长的果实。”传授技能技艺,传承劳模精神、工匠精神,成为了本职工作之余,谢翠红操心最多的事。

“今天我只用两分钟的时间,就能让你快速搞定让人头疼的三视图。”谢翠红组织工作室成员定期开展优秀课件及讲师评审,并通过优秀讲师评审、演示PPT评审、小视频评审以及教案评审等情况对工作室成员进行打分、评比。

工作室成员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均取得了较好的专业成绩。成员康健的创新项目《工字钢爪高效下料装置》代表全国煤炭行业,荣获全国质量奖QC小组金奖;成员张利2023年通过山东能源集团特级技师评审、获得“山能工匠”称号;成员杨红杰《喷浆机旋转体高效清理装置的设计优化》获能源集团组织的职工优秀创新创效成果竟赛活动中被评为三等奖……

同时,谢翠红一直鼓励工作室成员将他们的创新思维提炼出来,再利用导师带徒、专业培训、班组授课等多种形式运用到实际工作中,这样既能提高全体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岗位创新能力,也能提升整个工作室的创新创效活力。

“我通过签订‘结对子’师徒,签下了十几个徒弟,同样也拥有了十几个师傅,‘结对子’就是让我们彼此学习各自工作中的长处,通过学习对方的优点弥补自己的弱项。”谢翠红通过签订“结对子”师徒合同,全方位打造技能人才。

近年来,谢翠红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开展“一专多能”人才培养计划,以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导向,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,重点抓好技术人员和职工的日常培养,并通过传、帮、带,让职工的创新技术成果在实践中实践,全面提升专业技能水平,为矿井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成员许勇是车工岗位,在工作室培养下学习了电工、叉车、钳工等业务技能,目前可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维修、电器维修;成员姜国强主业是电焊工岗位,目前已熟练掌握车床、钻床、冲床等加工设备操作,以及叉车、行车等辅助作业工序。

同时,谢翠红将培训与创新工作同步开展,2023年累计授课1300余人次,工作室骨干人员在两级公司小改小革、技术比武等比赛中,均取得优异成绩,切实形成“一带十”“十带百”良好学习创新氛围,有效调动了广大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
“面对荣誉,更多的是反思,更多的是下一步前进的方向,下一个工作的责任和动力。”面对荣誉,谢翠红始终保持谦虚谨慎;面对未来的工作,谢翠红希望继续用那份初心守住技术创新的匠心。

(未经授权禁止转载)